新冠肺炎疫情是二戰(zhàn)以來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一場最嚴重的危機。疫情對全球經濟的“第一沖擊波”打擊了東亞、歐洲和北美三大經濟區(qū),“第二沖擊波”由北半球經濟發(fā)達地區(qū)向南半球經濟相對落后地區(qū)延伸??傮w上看,世界經濟有望免于上世紀30年代初大蕭條的局面,但衰退程度較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要嚴重得多。展望“后新冠時代”的世界經濟,筆者預測,疫情沖擊過后,世界經濟可能處于持續(xù)低迷狀態(tài),全球化進程會遭到進一步削弱,世界經濟格局也將面臨重大調整。
首先,“后新冠時代”世界經濟將再下一個臺階至3%以下的低速增長階段。2008年金融危機后,世界經濟增速區(qū)間發(fā)生從“5字頭”(5%以上的高速增長)到“3字頭”(3%至4%的中低速增長)的顯著轉變。今年初以來,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。據(jù)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,2020年世界經濟將下降3%,情況比2009年嚴重得多。從今年1月份預測增長3.3%到現(xiàn)在預測下降3%的變化,意味著全球總產出超過6個百分點的降幅。2021年世界經濟料將反彈,但很難達到2019年的水平。在短期恢復性增長后,“元氣大傷”的世界經濟將在較長時間處于低迷狀態(tài),低速增長可能成為常態(tài)。
其次,“后新冠時代”全球化進程將進一步削弱,逆全球化趨勢會進一步加強。2008年后,全球化由強轉弱,而2016年以來逆全球化趨勢非常明顯??鐕肆?、物流的持續(xù)擴張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特征,國際貿易、投資的迅速增長則是推動全球化進程的主要動力。從這幾方面看,疫情對全球化的負面影響都是巨大的。根據(jù)世界貿易組織的預測,2020年世界貿易將下降13%,若疫情失控,降幅將達32%。聯(lián)合國貿易和發(fā)展會議預測,新冠肺炎疫情將使今明兩年全球國際直接投資下降30%至40%。筆者認為,疫情將使反全球化思潮和逆全球化的民意基礎進一步增強,保護主義政策加碼,企業(yè)供應鏈調整加速,地緣政治風險加劇,從而導致全球化進一步退潮。
再次,“后新冠時代”世界經濟格局將發(fā)生重大變化,各方面的不確定性顯著增強。對各主要經濟體而言,疫情嚴重程度和應對模式不同,經濟停滯的程度和持續(xù)時間也有很大差別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2020年中國、美國和歐元區(qū)經濟增長率的估計值分別為1.2%、-5.9%和-7.5%。從第一季度實際情況看,三者GDP降幅分別為6.8%、4.8%和2.7%。第二季度,中國經濟增速可望回升,而美國和歐洲的衰退將變得極其嚴峻。對世界各國來說,誰在疫情中受到的沖擊較小,誰實施的政策更有力,誰能夠率先復蘇,誰就能夠在“后新冠時代”的全球經濟中占據(jù)更為有利的位置。政策方面,前期旨在緩解困難的“救濟政策”和后期力求促進增長的“刺激政策”同樣重要。各主要經濟體亟須加強政策協(xié)調,但這方面形勢不容樂觀。一方面,國際合作氛圍不佳,大國信任大不如前;另一方面,多邊貿易體系等在遏制保護主義方面已難發(fā)揮有效作用。